第5课

持续挑战与更广泛背景

本模块分析了MiCA对稳定币生态系统的广泛影响。它考察了监管明晰度如何影响市场稳定性、投资者信心和市场竞争。本节还探讨了随着监管框架成熟并与全球标准接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持续争论及未来发展趋势。

引言

尽管《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MiCA)在创建统一欧盟稳定币和其他加密资产框架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成就,但其推出并非监管和市场演变的终点。该法律旨在提供清晰指引并保护欧洲金融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新的矛盾点、运营挑战和未解决的风险。

本模块审视这些持续存在的问题,聚焦监管漏洞、系统性脆弱点和尚未明朗的市场动态。同时还将MiCA置于全球视野下,评估其与其他监管方法的比较,以及其影响如何可能延伸至欧盟边界之外。

监管漏洞和可替代性风险

MiCA实施初期最受关注的挑战之一是监管套利的可能性,即发行机构构建业务模式以利用规则中的漏洞或不一致之处。

一个典型案例是同时向欧盟客户提供符合MiCA的稳定币,同时向其他市场提供未受监管版本,且两个版本保持完全可替代性。理论上,可替代性允许代币在合规和非合规环境之间自由流通,可能重新引入MiCA原本旨在缓解的风险。例如,如果非合规版本发生挤兑影响发行商储备,欧盟客户尽管持有”受监管”代币,也可能间接受到冲击。

欧洲银行管理局(EBA)和各国主管当局已经意识到这一风险。他们表示可能会动用监管权力限制那些与未受监管对应物保持关联的合规代币流通,特别是在涉及重要电子货币代币(EMTs)或具有系统重要性资产参考代币(ARTs)的情况下。

市场集中度和竞争压力

MiCA的合规要求、许可申请、储备审计、赎回保证、治理标准等均十分资源密集。这虽然提高了发行商的质量和透明度,但也构建了显著的市场准入壁垒。规模较小的金融科技创业公司可能发现获取授权、建立欧盟内托管安排以及维持所需流动性和报告水平成本过高。

这种动态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在少数具备财力维持合规的大型发行商手中。一方面,集中度可以通过限制市场参与者为可信赖机构来增强稳定性;另一方面,它可能减少竞争、创新以及向消费者和机构提供的产品多样性。

从政策角度看,这种张力需要持续监控,以确保MiCA不会无意中在欧盟稳定币市场中造成垄断格局。

稳定币与货币主权

欧洲央行(ECB)公开指出,受监管的欧元计价稳定币可以补充欧元在全球金融中的作用。然而,他们也警告称,外币稳定币的广泛使用,特别是美元挂钩代币,可能会削弱国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核心担忧在于,如果国内交易的相当部分转向美元计价稳定币,ECB通过欧元利率影响信贷环境的能力可能会减弱。在欧盟较小经济体中,这种”数字美元化”风险更为突出,在外汇市场波动时可能会损害金融稳定。

MiCA通过对重要稳定币施加更严格的监管间接应对了这一问题,包括在认为非欧元计价代币可能威胁货币政策或支付系统时设定交易上限。ECB、EBA和欧洲委员会需要在这些宏观经济考量与保持欧盟市场开放竞争之间取得平衡。

储备资产管理的系统性风险

稳定币储备并非静态资产,它们需要积极管理以维持流动性、产生收益并满足赎回需求。根据MiCA规定,EMTs和ARTs的储备必须以高质量、高流动性资产持有,但在这些参数范围内,发行商仍能对期限、资产组合和托管安排做出战略选择。

大型发行商已成为短期主权债务的重要持有者,尤其是美国国库券。在市场冲击情况下,被迫清算储备以满足赎回需求可能会蔓延至传统市场,影响收益率和流动性状况。这正是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某些货币市场基金崩溃以及近期英国国债市场压力事件的关键教训。

MiCA的储备规则旨在通过多样化和流动性要求来缓解这些风险,但该监管的有效性将取决于监督机制和发行商报告透明度的实际执行情况。

与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互动

MiCA主要为中心化发行商和中介机构设计,然而稳定币活动的相当大部分发生在去中心化金融生态系统中。无需许可的协议、借贷平台、去中心化交易所、收益聚合器等常规接受并使用稳定币作为抵押品或结算工具。

符合MiCA的稳定币可以集成到DeFi中,但其嵌入的合规控制机制,如转账限制和KYC要求,可能与许多协议的开放访问设计相冲突。这可能导致欧盟DeFi生态系统出现分化,使用合规稳定币的受监管DeFi池与依赖离岸或不合规代币的非监管池并存。

长期问题在于,建立在符合MiCA资产基础上的受监管DeFi能否获得足够流动性和实用性,以与全球无许可替代方案竞争。这将取决于机构参与度、用户体验和链上合规技术标准的发展程度。

行业批评和澄清呼声

行业利益相关者对MiCA的某些条款表达了担忧,特别是关于适用范围、定义和运营要求方面。有些人认为,ARTs和EMTs的定义可能会无意中涵盖并非设计为支付工具的代币,从而带来不必要的合规负担。另一些人则寻求明确MiCA如何与现有金融服务许可互动,例如发行EMT的信贷机构是否必须在其银行牌照之外还需履行单独的MiCA义务。

关于过渡期也引发了质疑。虽然现有发行商有最长18个月时间实现合规,但某些报告和披露要求的截止日期造成了不确定性。这对在多个司法管辖区运营的企业尤为挑战,因为它们必须协调合规战略与不同的当地监管实践。

全球比较

MiCA是目前实施的最全面稳定币框架,但它并非该领域唯一的监管倡议。在美国,诸如”天才法案”等立法提案旨在通过联邦许可和储备标准来监管支付稳定币,但截至2025年初,尚未颁布联邦法律。这导致形成了由州级规则和来自货币监理署(OCC)及纽约金融服务部(NYDFS)等机构的非正式监管指导构成的监管拼图。

在亚洲,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为稳定币发行商引入了许可制度,重点关注治理、储备质量和反洗钱/反恐融资合规。新加坡的支付服务法也将稳定币发行纳入监管监督,对单一货币挂钩代币制定了特定要求。

与这些方法相比,MiCA的框架更为全面,不仅涵盖稳定币,还包括其他类别的加密资产,并建立了统一的欧盟范围内通行证系统。它的影响已经在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政策讨论中显现,这些地区的监管机构正在评估是否采用类似的综合模式。

未来之路:适应与演变

MiCA是第一代监管框架。与任何新监管制度一样,它需要根据市场发展、技术创新和监管经验进行完善。可能进一步演变的领域包括算法稳定币的处理方式、去中心化治理模型的整合,以及针对宏观经济变化对储备资产规则的调整。

欧盟委员会已将审查条款纳入MiCA,要求定期评估其有效性。这些审查将考虑是否应扩大监管范围,是否应调整”重要”代币的门槛标准,以及全球发展趋势应如何影响欧盟政策制定。

免责声明
*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课程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 本课程由入驻Gate Learn的作者创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Gate Learn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