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MiCA 监管 - 定义、目标及结构

本模块详细解析了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规(MiCA)的起源和政策目标。它概述了该法规的结构,涵盖了资产参考型通证(ARTs)、电子货币通证(EMTs)和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CASPs)的主要规定。同时还解释了分阶段实施时间表和欧盟监管机构的职责。

MiCA 简介

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规(MiCA),正式名称为法规 (EU) 2023/1114,是欧盟首个针对现有金融服务法规未覆盖的加密资产的全面立法框架。它作为欧盟数字金融一揽子计划的组成部分被提出,经过数年的广泛磋商、起草和欧盟机构与成员国之间的谈判后,于 2023 年 5 月正式通过。MiCA 的核心目标在于为加密资产的发行、交易和托管活动提供明确的法律框架,同时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维护市场完整性,确保整体金融稳定性。

MiCA 出台前,欧洲加密市场呈现高度分散状态,各成员国依据自身对现有金融法律的解读制定规则。这种局面导致监管套利现象盛行,消费者保护水平参差不齐,服务提供商跨境运营面临重重障碍。MiCA 的推出标志着欧盟监管体系从国家分散监管向全欧统一监管框架的重大转变。

历史背景和发展

MiCA 的发展轨迹始于 2019 年,当时欧盟委员会启动了针对加密资产和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监管的全面咨询。咨询结果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大量数字资产实际上游离于现有欧盟金融法规框架之外,包括 MiFID II(金融工具市场指令)、EMD2(电子货币指令)和 PSD2(支付服务指令)。专家指出,统一监管框架的缺失不仅增加了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还使投资者面临缺乏有效保护机制的风险。

欧盟委员会于 2020 年 9 月提出首份法规草案,随后进入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参与的立法程序。谈判过程中,各方重点解决了多项敏感议题,如工作量证明资产的环境影响披露、稳定币分类标准以及现有市场参与者的过渡安排等。到 2023 年 4 月,最终法案文本获得正式批准,并分阶段实施,为行业参与者和监管机构提供充分的适应期。

目标和政策驱动因素

MiCA 法规的设计基于多重战略考量。首要目标是强化消费者和投资者保护机制。欧盟监管机构致力于确保加密资产领域的参与者能够享有与传统金融市场相当的保障,包括风险充分披露、治理透明度和安全的资产托管安排。

金融稳定性构成第二大政策驱动力。尤其是稳定币已发展成为加密市场中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板块。政策制定者认识到,若大规模稳定币项目出现崩溃或信心危机,可能会对更广泛的金融体系造成冲击波效应——特别是当这些项目持有大量短期主权债务时。

市场完整性是 MiCA 的第三项核心目标。该法规为公平交易实践设定了明确标准,针对利益冲突提出解决方案,并引入了防范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不当行为的有效措施。

最后,MiCA 旨在通过建立清晰规则促进创新发展。通过在所有欧盟成员国实现监管统一,消除了阻碍企业在欧洲拓展业务的法律不确定性。该法规创新性地建立了通行证制度,使企业一旦在任一欧盟成员国获得授权,便可在整个欧盟范围内开展业务,无需在每个司法管辖区重复申请牌照。

法规结构

MiCA 法规结构清晰,分为多个专题部分,分别聚焦加密资产生态系统的不同环节。该法规将加密资产划分为三大类别:

  1. 电子货币通证(EMTs):这类通证与单一法定货币挂钩,功能类似于数字化的电子货币。
  2. 资产参考型通证(ARTs):此类通证锚定一揽子资产组合,可能包含各类货币、商品或其他加密资产,旨在维持价值稳定性。
  3. 其他加密资产:不属于前两类的数字通证,如用于获取产品或服务访问权的实用型通证。

每一类别均设有专门的发行规范、授权程序、治理要求和监督机制。值得注意的是,MiCA 明确排除了非同质化通证(NFTs)的监管,除非这些 NFTs 以使其实质上具有同质性的方式发行,或被用作类似受监管资产的投资工具。

应用时间表和过渡条款

MiCA 采取分阶段实施策略,优先关注潜在系统性风险较高的领域。自 2024 年 6 月 30 日起,该法规首先对 EMTs 和 ARTs 生效,反映了欧盟对稳定币及其可能对货币政策和支付系统造成的影响的紧迫关切。到 2024 年 12 月 30 日,MiCA 的适用范围将扩展至所有类型的加密资产以及全部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CASPs)。

为确保市场平稳过渡,法规设置了过渡条款,允许现有市场参与者在 MiCA 生效后最长 18 个月内继续运营(具体期限视各国实施情况而定),同时进行新制度下的授权申请。这一缓冲期旨在避免市场参与者突然退出,并为企业提供充足时间调整其内部治理、合规机制和业务流程,以符合 MiCA 的监管标准。

与其他欧盟法律的互动

MiCA 并非孤立存在的法规体系。它与欧盟现有的多项金融法规和指令共同构成完整的监管框架,在某些领域刻意避免重叠监管。例如,符合 MiFID II 定义的金融工具继续受现行证券法监管,不受 MiCA 约束。同样,发行 EMTs 的机构仍需遵守电子货币指令的相关规定。

该法规还与《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形成互补关系,特别是在处理区块链交易中的个人数据方面。欧盟反洗钱(AML)框架的要求被纳入参考,这意味着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必须遵循与传统金融机构同等严格的客户身份识别和反洗钱标准。

监督和执行

MiCA 建立了双层监管架构。各成员国的国家主管当局(NCAs)负责授权审批并持续监督大部分 CASPs 和发行主体。而对于满足特定标准(如交易量、市值和跨境影响)的”重要通证”,欧洲银行管理局(EBA)则拥有直接监管权限。

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协调跨境执法行动和维护授权实体公共数据库等方式,为整体监管提供支持。ESMA 和 EBA 均有权发布监管指南和建议,以促进整个欧盟范围内监管实践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发行人和服务提供商的要求

EMTs 和 ARTs 的发行方在向公众提供通证或申请交易许可前,必须满足一系列严格要求。其中核心要求包括编制详尽的白皮书,清晰披露发行方背景、项目详情、持有人权利义务及相关风险因素。ARTs 的白皮书必须获得相关国家主管当局批准,而 EMT 发行方还需同时符合电子货币法规的额外要求。

各类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包括交易所、托管机构、交易平台和投资组合管理者,均需获得正式授权,建立健全的资本保障体系,完善内部治理和风险管理架构,并实施有效的市场滥用防范机制。

对于被认定为”重要通证”的项目,监管要求更为严格,包括更高的资本准备金、完善的流动性管理机制、明确的赎回安排以及向欧洲银行管理局的定期报告义务。

行业影响和初步反应

加密行业对 MiCA 的态度呈现出审慎乐观的复杂态势。大型国际企业已开始主动调整其业务模式以符合新规要求,部分机构战略性地选择了许可流程相对高效的欧盟成员国作为区域运营中心。稳定币发行商如 Circle 积极寻求监管授权,通过获取电子货币机构牌照确保其欧元和美元挂钩的通证能够在欧盟市场合法流通。

部分发行方则选择了另一种应对策略,宁愿限制其在欧洲的业务范围,也不愿全面满足 MiCA 的复杂要求,导致 2024 年底前主要交易平台下架了一批不合规通证。与此同时,该法规也激发了金融科技企业和传统银行机构开发欧元计价稳定币的热情,它们看准了在受监管环境中的市场机遇。

挑战和批评

尽管 MiCA 被广泛认为是加密资产监管领域的里程碑式框架,但业内专家指出它仍面临多重挑战。部分市场参与者担忧,过高的合规成本和资本要求可能会对中小型创新企业形成实质性障碍。批评者还指出,该法规对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系统的监管仍相对有限,过于聚焦中心化中介机构。

关于 MiCA 如何有效监管欧盟境外发行但在欧盟内可访问的全球稳定币,业内仍存疑问。监管机构担忧,若发行方采用双重运营结构——在欧盟境内遵循合规要求,同时在其他地区维持不受监管的业务模式——可能导致监管套利现象,最终削弱该法规保障金融稳定的核心效能。

免责声明
*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课程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
* 本课程由入驻Gate Learn的作者创作,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绝不代表Gate Learn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