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鏈遊戲設計哲學:規則確定、結果隨機與金融博弈

一、引言:Fomo3D 到 Rat Rooms,鏈上遊戲如何突破遊戲邊界

在加密世界中,一類被稱爲 Fully On-Chain Games(FOCG,全鏈遊戲)的遊戲正悄然構建一種不同於傳統遊戲的新範式。從 2018 年橫空出世的 Fomo3D,到引發一波鏈遊農場熱潮的 Wolf Game,再到引入零知識證明構建黑暗森林宇宙的 Dark Forest,再到 2025 年出現的新 FOCG 實驗 Rat Room,這些遊戲共同展示了鏈上遊戲的一種核心特質:規則確定,結果隨機,在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張力中創造策略空間與博弈魅力。

相比 DeFi 的金融邏輯與 SocialFi 的社交網絡,這類鏈上遊戲既非“玩樂工具”,也非“賺錢機器”,而是一種將博弈、資產與規則深度融合的鏈上原生遊戲形態。這背後有哪些設計哲學是 FOCG 獨有、不可或缺,並直接推動其向前發展的?

我們不妨從幾個典型案例入手分析。

二、典型 FOCG 案例解析

1. Fomo3D:死亡倒計時與囚徒困境

Fomo3D 是以太坊早期的遊戲實驗之一。它設計了一個看似簡單的機制:每次購買Key 都會延長倒計時,最後一個買入者將贏得獎池。然而,關鍵在於:合約規則完全透明、不可篡改,倒計時在鏈上運行,每次 Gas 的變化都可能打亂最後一秒的預測

Fomo3D 的創新在於將金融動機(獎池)與博弈心理(搶最後一刀)結合,構建出一種集體恐慌式博弈,形成“既希望別人接盤、又擔心錯過”的機制性 FOMO。

Fomo3D 官網:

2. Wolf Game:鏈上資產的可組合性農場

Wolf Game 引入狼與羊兩類資產,並結合鏈上質押收益機制、偷取機制與通脹經濟設計,形成一個“價值博弈 + NFT 持有權”的鏈上 Farming 模擬器。玩家需不斷在質押(賺 Wool)、退出(被偷走)中做出判斷。

該遊戲通過極簡機制與鏈上執行,推動了“博弈即金融”,“NFT 即生產資料”的思想,成爲鏈遊領域金融化設計的經典案例。

Wolf Game 官網:

3. Dark Forest:黑暗中的探索、碰撞與資源競爭

Dark Forest 採用零知識證明(zkSNARKs)實現遊戲地圖的隱藏,玩家無法提前獲知地圖全貌,需要部署飛船探測、佔領星球、計算收益路徑。

這是一種引入不完全信息博弈的鏈上遊戲:規則已通過智能合約寫死,但探索路徑和對手行爲構成隨機與不確定性,使每局遊戲都無法預測,產生高度策略深度與玩家博弈張力。

Image

Dark Forest 官網:

4. Rat Room:一局 30 分鍾的高頻金融式對賭

Rat Room 是一個非常新穎的 FOCG 實驗,它構建了“房間創作者”與“老鼠玩家”兩個角色的雙邊市場,每個房間都有獨立機制(資產進出邏輯),玩家通過在不同房間下注、嘗試套利,博取最多代幣。

它強調快速試錯與套利策略,用高頻博弈代替長線成長,在 30 分鍾內以“價值增減”定義勝負。

Rat Room 展示了一個新思路:遊戲機制即合約邏輯,玩家行爲即金融操作,邊界感極強地體現了 FOCG 的博弈金融化哲學。

Rat Room 官網:

三、FOCG 的三大獨有底層設計哲學

1.規則確定 + 結果隨機:鏈上遊戲的新敘事範式

FOCG 最具代表性的底層哲學是:規則的高度確定性 + 結果的高度不確定性

規則確定性來源於合約部署後不可更改:每個行動、資源變動、時間進度都通過鏈上可驗證邏輯驅動,無需 GM(Game Master)幹預,任何人都無法作弊。

但與此同時,不確定性卻大量存在於:

  • 玩家行爲的博弈路徑(Fomo3D 最後 1 秒)
  • 對手行動的不完全信息(Dark Forest 中的飛船)
  • 動態資產配置的路徑依賴(Wolf Game 的偷取系統)
  • 房間參數構建的套利結構(Rat Room)

這種張力結構造就了鏈上遊戲的新敘事範式:不是圍繞劇情、角色、升級展開,而是圍繞規則與人性、概率與博弈展開。FOCG 像是一個“開放迷宮”,規則清楚,但結局混沌,由所有人共同演繹。

這也是爲何許多玩家在這些 FOCG 中體驗到前所未有的緊張感:一切可計算但不可預測。

2.遊戲即金融博弈場:激勵機制的結構化驅動

FOCG 不是“能賺錢的遊戲”,它是將遊戲行爲結構化爲金融行爲

這種結構化體現在三個方面:

  • 資產化:遊戲中幾乎所有資源都可轉讓、組合、出售(如 Wolf Game 中的羊 NFT、Wool 代幣)
  • 金融激勵驅動:玩家行爲並非爲了劇情推進,而是爲了優化收益策略,像投資者優化資產配置
  • 收益博弈機制化:不是靠設計獎勵池激勵,而是讓規則本身產出“博弈動力”,如偷取機制、資源對沖

這種金融博弈場的設計讓 FOCG 不再是單向“通關”,而是持續博弈、循環套利,是一種鏈上原生的“策略競技”模型。

3.可組合性與用戶自治:構建元遊戲生態

相比 Web2 遊戲重 IP、重內容、輕工具,FOCG 傾向於提供最小可行規則集(MVRG),再讓玩家共創:

  • Wolf Game 派生出衆多仿盤、模塊組合玩法
  • Dark Forest 鼓勵插件、聯盟系統與探索算法共創
  • Rat Rooms 本身就開放了房間構建機制,用戶可自定義博弈場

這種可組合性和玩家自治能力,是鏈上遊戲區別於 Web2 的核心之一:不是構建一個封閉的內容宇宙,而是創建一個具備“自組織潛力”的規則宇宙。

四、對比傳統鏈上應用:爲什麼這些哲學是 FOCG 成功的必要條件

我們不妨將上述三條獨有設計哲學,與其他典型鏈上應用對比:

| 底層哲學 | FOCG | DeFi | SocialFi | | --- | --- | --- | --- | | 規則確定 + 結果隨機 | ✅ | ❌ | ❌ | | 遊戲即金融博弈 | ✅ | ✅ | ❌ | | 可組合性與用戶自治 | ✅ | ✅ | ✅ |

  • DeFi 強調金融可組合與確定性執行,但缺乏“策略空間 + 不確定性”結合。
  • SocialFi 強調用戶參與度與激勵機制,但通常缺乏規則博弈與玩法深度。
  • 只有 FOCG,將確定性與博弈性深度融合,從而打造出了“非線性敘事 + 策略競技 + 金融動機”三者合一的體驗閉環。

這些獨有哲學不是錦上添花,而是支撐 FOCG 得以成立的“地基”。

五、結語:一個新範式的啓示

從 Fomo3D 到 Dark Forest,從 Wolf Game 到 Rat Room,這些 FOCG 的不斷進化表明:鏈上遊戲並不只是將 Web2 遊戲搬上鏈,更不是爲賺幣而僞裝的金融工具。它們展示了另一種可能性:以規則爲文本、玩家爲變量,在確定性的合約中構建混沌的世界。

規則確定性 + 結果不確定性,策略遊戲 + 金融激勵的深度融合,是 FOCG 的結構基石,也是當前典型 FOCG 的共同要素。

未來 FOCG 會如何發展?會被 AI 加持,生成動態敘事與智能對手,構建真正意義上的“活遊戲世界”?還是會與鏈上社交深度融合,玩家之間不僅博弈資源,還博弈關係與信譽?這些我們尚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規則確定、結果隨機”、“博弈即金融”、“系統可組合” 等底層設計哲學,已經成爲 FOCG 得以成立並逐步打破 Web2 遊戲範式的根基。

這些哲學不僅塑造了當前 FOCG 的玩法深度與用戶粘性,也爲未來構建更復雜、更持久、更具自治性的鏈上遊戲生態提供了方向指引。無論技術如何演進、敘事如何變化,只要這些哲學得以延續與拓展,FOCG 就仍然有機會繼續在 Web3 世界中,引領一場真正原生的遊戲革命。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