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差點把手機扔出去。


爲啥?因爲現在嘴擼實在是卷到離譜。邀請、任務…一堆一堆,搞得我都快麻木了。說實話,本來我已經打算躺平了,結果朋友叫我去試試 平台 @Bantr_fun 上得新項目 @MorphLayer 。

一開始我心裏想:「啊不就是又一個合作公告嗎?能有啥花樣?」
但後來我仔細看了下,嗯…有點意思。

MorphLayer 我之前就聽過,作爲 L2 項目剛拿了 2000 萬融資,技術實力是硬的。而 Bantr 這東西,老實講我還真沒研究過,直到這次才發現,它玩的不是那種「刷熱度」「假繁榮」,而是真的把社交熱度轉化爲行動。你發帖子不是單純湊個聲量,而是跟註冊、錢包連接、甚至 dApp 交互綁在一起。換句話說——不是喊口號,而是看誰真的帶人來了。

這讓我想起一個很生活化的場景:就像健身房發傳單那種,很多人拿了就扔,結果沒幾個人去辦卡;但如果是朋友親自拉你一起去鍛煉,你八成還真會跟着走一趟。Bantr 就像那個「靠譜朋友」,把人拉到真正的場景裏,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而 MorphLayer 搭上 Bantr,感覺就像是「一個會修車的大師傅遇到一個會拉客的老司機」。一個有技術底子,一個懂得怎麼把人帶進來,組合起來就不是單純的喊「我們很牛」了,而是能真刀真槍地拉人上車。

讓我有點意外的是,MorphLayer 還給創作者窗口期(截止到 11 月 6 日),等於你不光能圍觀,還能直接下場試一把。老實說,這讓我想起當年 Aptos 那波操作,技術升級+生態落地一起推,用戶真金白銀就湧進來了。

當然啦,也不是說百分百穩贏。我心裏也有點小擔憂——這種模式能不能被大家接受?會不會有的人嫌麻煩?但轉念一想,現在 Web3 已經不是喊口號的年代了,你要麼給我場景,要麼給我價值。Bantr 這種「mindshare-to-impact」的玩法,至少是往對的方向走。

所以,如果你現在也在爲「卷到不想動」的活動發愁,不妨換個思路:別再盯着空投名單了,看看這種「技術+社交」的組合。說不定能比單純的籤到、更有料。

我的小建議?別全盤接收,也別完全錯過。挑個你覺得靠譜的點,先小試一下,踩踩水深淺。反正我現在就是抱着「先試再說」的心態——最壞就是白忙一場,最好的情況嘛…可能就埋下了一個不小的伏筆。

@Bantr_fun @MorphLayer $Morph #bantr # Morph
FUN-0.24%
DAPP-11.19%
APT-1.53%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