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前两天我差点把手机扔出去。
为啥?因为现在嘴撸实在是卷到离谱。邀请、任务…一堆一堆,搞得我都快麻木了。说实话,本来我已经打算躺平了,结果朋友叫我去试试 平台 @Bantr_fun 上得新项目 @MorphLayer 。
一开始我心里想:「啊不就是又一个合作公告吗?能有啥花样?」
但后来我仔细看了下,嗯…有点意思。
MorphLayer 我之前就听过,作为 L2 项目刚拿了 2000 万融资,技术实力是硬的。而 Bantr 这东西,老实讲我还真没研究过,直到这次才发现,它玩的不是那种「刷热度」「假繁荣」,而是真的把社交热度转化为行动。你发帖子不是单纯凑个声量,而是跟注册、钱包连接、甚至 dApp 交互绑在一起。换句话说——不是喊口号,而是看谁真的带人来了。
这让我想起一个很生活化的场景:就像健身房发传单那种,很多人拿了就扔,结果没几个人去办卡;但如果是朋友亲自拉你一起去锻炼,你八成还真会跟着走一趟。Bantr 就像那个「靠谱朋友」,把人拉到真正的场景里,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而 MorphLayer 搭上 Bantr,感觉就像是「一个会修车的大师傅遇到一个会拉客的老司机」。一个有技术底子,一个懂得怎么把人带进来,组合起来就不是单纯的喊「我们很牛」了,而是能真刀真枪地拉人上车。
让我有点意外的是,MorphLayer 还给创作者窗口期(截止到 11 月 6 日),等于你不光能围观,还能直接下场试一把。老实说,这让我想起当年 Aptos 那波操作,技术升级+生态落地一起推,用户真金白银就涌进来了。
当然啦,也不是说百分百稳赢。我心里也有点小担忧——这种模式能不能被大家接受?会不会有的人嫌麻烦?但转念一想,现在 Web3 已经不是喊口号的年代了,你要么给我场景,要么给我价值。Bantr 这种「mindshare-to-impact」的玩法,至少是往对的方向走。
所以,如果你现在也在为「卷到不想动」的活动发愁,不妨换个思路:别再盯着空投名单了,看看这种「技术+社交」的组合。说不定能比单纯的签到、更有料。
我的小建议?别全盘接收,也别完全错过。挑个你觉得靠谱的点,先小试一下,踩踩水深浅。反正我现在就是抱着「先试再说」的心态——最坏就是白忙一场,最好的情况嘛…可能就埋下了一个不小的伏笔。
@Bantr_fun @MorphLayer $Morph #bantr # Mor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