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 日,據財新報道,今年 6 月到 7 月,太平洋兩岸,關於穩定幣的討論一度達到沸點,然後有所降溫。香港或把首批穩定幣牌照範圍縮小爲三到四家,香港金管局在和中國央行的溝通中意識到,雙方在監管備忘錄的架構下,主要監管責任與風險集中於香港金管局。多家中資銀行在港分行及中資券商在港分支機構對參與香港合規穩定幣業務躍躍欲試,包括中銀香港、交銀香港、建設銀行(亞洲)、信銀國際、國泰君安國際等,涉及穩定幣發行、托管等業務。此外,一位內部人士在接受穩定幣相關採訪時表示,我國目前還沒有在全球有影響力的公鏈。另一位內部人士則建議,國家級主幹公鏈應由央國企主導建設,行業級公鏈建設可開放市場競爭。
財新:穩定幣熱潮降溫,香港或把首批穩定幣牌照範圍縮小到3-4家
8 月 2 日,據財新報道,今年 6 月到 7 月,太平洋兩岸,關於穩定幣的討論一度達到沸點,然後有所降溫。香港或把首批穩定幣牌照範圍縮小爲三到四家,香港金管局在和中國央行的溝通中意識到,雙方在監管備忘錄的架構下,主要監管責任與風險集中於香港金管局。多家中資銀行在港分行及中資券商在港分支機構對參與香港合規穩定幣業務躍躍欲試,包括中銀香港、交銀香港、建設銀行(亞洲)、信銀國際、國泰君安國際等,涉及穩定幣發行、托管等業務。此外,一位內部人士在接受穩定幣相關採訪時表示,我國目前還沒有在全球有影響力的公鏈。另一位內部人士則建議,國家級主幹公鏈應由央國企主導建設,行業級公鏈建設可開放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