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銀行化:我的看法

進階12/31/2024, 7:22:10 AM
銀行業長期以來被視為中立的公共服務,但如今卻成為文化、政治和經濟衝突的戰場。我們必須思考一個問題:當金融訪問被武器化時,誰有權決定誰能參與現代經濟?

在最近的《喬·羅根經驗》節目中,馬克·安德森強調了一個影響金融領域的令人擔憂的趨勢:去銀行化。在監管機構和倡導團體的壓力下,金融機構越來越多地拒絕向個人、組織乃至整個行業提供銀行服務。我認為,有關去銀行化的一些關鍵點在討論中被忽略了,具體如下:

0. 概述

A. 統一對去銀行化的定義

去銀行化並非一種非黑即白的現象,而是針對特定行業限制金融訪問的普遍嘗試,而不是基於風險評估對行業中的每個參與者採取的具體方式。像 Zero Hash 和其他穩定幣及加密領域的一流參與者擁有強大的銀行合作伙伴,並不排除“去銀行化”現象的存在。特別是,我們在多個前20大銀行中都持有客戶和運營資金賬戶。

我聽到的反駁是,銀行有權基於風險評估決定服務對象。然而,這裡不同之處在於:

  • 針對整個行業的做法與美國貨幣監理署(OCC)發佈的指導意見直接矛盾(具體例子可見此處)。該指導明確指出,不允許對從事合法活動的企業進行廣泛的、分類性的歧視。
  •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試圖單方面預先決定銀行的風險狀況,而不是允許銀行自行建立風險評估。這種由監管機構為合法業務制定風險評估的行為,違背了 OCC 長期以來的指導方針,即受監管的銀行應根據自身的風險評估對所有客戶賬戶做出存款決策。這是一種極端形式的“暗示性監管”(這是我在最近一篇@edward_zerohash/potential-stablecoin-crypto-policy-changes-in-the-year-ahead-9f5e389219b4”>博客中提出的術語),這種方式通過暗示某些活動會引發嚴格審查,帶來巨大的合規負擔,從而有效地阻止了法律未禁止的某些活動。

B. 去銀行化是事實

  • 去銀行化的影響顯而易見,我們的銀行賬戶曾被要求在一天內關閉,包括一些我們自2017年以來合作的銀行合作伙伴。
  • 事情甚至荒唐到令人難以置信。我們曾被提名參加一個頒獎活動,活動的提名晚宴由一家銀行贊助,但在銀行的要求下,我被取消了邀請,理由是“為我的晚餐買單可能會被誤解”。
  • 我們經營的是一個跨司法轄區的業務。同一家銀行會為我們所有的非美國子公司提供銀行服務,但卻拒絕為我們的美國實體服務。相同的所有者,相同的風險狀況。
  • 在過去18個月中,我們主動聯繫了120多家銀行,其中約80%僅僅因為我們所處的行業,就拒絕就任何實質性討論展開對話(以詳細審查風險狀況)。

C. 為什麼這件事值得關注?

  • 這合理嗎?銀行服務對現代生活(以及任何業務)至關重要,隨意剝奪金融服務的行為引發了憲法和道德上的擔憂。
  • 更高的費用。競爭減少會扭曲市場。
  • 造成集中風險。能夠為某一行業提供服務的銀行減少,導致集中風險上升,從而對客戶群體帶來更大的風險。

安德森使用了“扼喉行動2.0”這一術語(最初由尼克·卡特提出),將其與奧巴馬時期有爭議的舉措相提並論,當時監管機構向銀行施壓,要求切斷與合法但在政治上不受歡迎行業的聯繫。如今,這一趨勢已經擴展,像加密貨幣這樣的行業並非因非法活動而被去銀行化,而是由於聲譽風險或政治壓力。

銀行業長期以來被視為中立的公共服務,但如今卻成為文化、政治和經濟衝突的戰場。我們必須思考一個問題:當金融訪問被武器化時,誰有權決定誰能參與現代經濟?

1. 去銀行化的公眾關注度上升

自安德森於11月26日發聲後,有關去銀行化的討論迅速升溫:

  • 11月29日:前PayPal總裁、Lightspark聯合創始人大衛·馬庫斯分享了一篇帖子,談到政治壓力如何扼殺了Libra(Meta的穩定幣項目)。埃隆·馬斯克對此回覆“哇”,Coinbase CEO布萊恩·阿姆斯特朗也轉發了馬庫斯的帖子並評論:“這很合理——政府又一次向銀行施壓了。”
  • 12月4日:國會議員French Hill在國會中提到了加密行業的去銀行化,承諾“阻止、扭轉並調查扼喉行動2.0。”
  • 12月6日:Silvergate前首席技術官克里斯·萊恩分享了自己在加密銀行領域遭受監管壓力的經歷,引起了大衛·薩克斯的關注,他轉發了萊恩的帖子並評論:“關於扼喉行動2.0對人們造成傷害的故事實在太多了,必須被調查。”
  • 12月6日:一場針對FDIC的訴訟中提交的法庭文件披露了該機構發送的信件,要求銀行暫停與加密相關的活動。Coinbase首席法務官保羅·格里沃爾表示:“這些信件表明,扼喉行動2.0不僅僅是一些關於加密貨幣的陰謀論。”
  • 12月10日:《紐約時報》的埃琳·格里菲斯和大衛·雅菲-貝拉尼發表文章,分析去銀行化如何迅速成為一種“政治武器”。
  • 12月19日:SEC委員赫斯特·皮爾斯投票反對批准公共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4億美元的預算,並在評論中提到其“試圖通過監管手段勸阻受監管實體為加密行業及其參與者提供服務或從事加密相關活動”。儘管皮爾斯反對,這項預算仍由包括SEC主席加里·根斯勒在內的其他三位委員批准通過。

2. 銀行業是一種權利嗎?

銀行服務由私營企業提供。然而,在一個幾乎所有交易都依賴金融基礎設施的經濟體中,這項服務實際上與公共事業無異。沒有銀行服務,參與現代生活——無論是支付賬單、領取工資還是獲得信貸——幾乎不可能實現。

在與羅根的對話中,安德森認為去銀行化可能違反憲法權利。如果銀行訪問對經濟參與至關重要,那麼隨意拒絕——或在不透明的政治壓力下拒絕——可能構成對基本權利的剝奪。儘管憲法中沒有明確規定銀行服務是一種權利,但法律先例已將金融活動與言論自由和正當程序等基本權利密切聯繫在一起。

這些爭論的基礎可以追溯到 Buckley v. Valeo(1976)Citizens United v.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2010)等案件。兩項裁決都強調,金錢作為一種表達媒介,受第一修正案保護。儘管這些案件的焦點是競選財務,它們確立了一個原則:使用財務資源的能力對參與公共討論至關重要。如果金融訪問被隨意剝奪,可能等同於壓制合法聲音。

第五修正案和第十四修正案中的正當程序保障提供了另一個視角:在 Goldberg v. Kelly(1970)中,最高法院裁定,政府不能在沒有正當程序的情況下終止與個人生計息息相關的福利。儘管銀行服務由私營機構提供,但其在現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其類似於公共事業,這表明隨意拒絕可能違反正當程序的保護。

金融中立性的問題,特別是去銀行化的問題,甚至在今年已經受到檢驗。在 NRA v. Vullo(2024)案中,最高法院一致裁定,紐約金融服務局局長無權利用其權力向銀行和保險公司施壓,要求它們切斷與美國步槍協會(NRA)的聯繫。大法官索尼婭·索托馬約爾寫道,儘管監管機構可以表達意見,但他們不能脅迫金融機構基於政治倡導對合法實體進行歧視。

這些裁決表明,無論是由於直接的政府脅迫,還是間接的聲譽壓力,金融排斥都會引發重大憲法問題。正如安德森在《喬·羅根經驗》中所說:“可能在五年內,最高法院會追溯性地裁定這一切都是非法的。”

3. 合法的業務就是合法的業務

從本質上講,去銀行化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一個實體在法律框架內運營,它是否應該擁有銀行服務的機會?答案似乎顯而易見——然而,去銀行化合法企業的趨勢卻暗示著相反的情況。

這應當是一個超越政治的聲明。美國貨幣監理局(OCC)已發佈指導意見(例如,此處所示),明確表示不允許對從事合法業務活動的企業進行廣泛的、基於類別的歧視。

將符合規定的企業排除在基本金融服務之外是一個危險的滑坡——它有可能將主觀偏見嵌入現代經濟基礎設施的核心。如果金融系統開始挑選支持哪些合法實體,它就不再是一箇中立的平臺,而變成了執行政治或文化議程的工具。

公平的金融訪問並非是強迫銀行承擔不必要的風險,而是確保金融系統保持包容性和中立性,給予所有合法企業運營的能力。如果沒有這種中立性,我們就有可能將銀行業務變成一個限制創新的門檻機制,從而破壞社會最關鍵系統之一的信任。

4. Zero Hash:監管過度干預的案例分析

在Zero Hash,我們親身經歷了這些挑戰。儘管我們遵循最高的合規標準——這些標準使我們贏得了包括Interactive Brokers、Stripe和Franklin Templeton在內的75家以上機構的信任——但我們在建立和維持銀行關係方面依然面臨著顯著的障礙。

我們的廣泛許可證明了我們對透明度和合規性的承諾。我們在全球200多個司法管轄區擁有運營許可,包括所有美國州和地區。我們在美國的許可包括:

  • 紐約Bitlicenses:這是虛擬貨幣業務最嚴格的監管框架之一。
  • 資金傳輸許可證(MTLs):使我們能夠在所有52個美國司法管轄區(50個美國州及哥倫比亞特區和波多黎各)運營,並確保符合州級的貨幣服務業務要求。
  • FinCen作為貨幣服務業務(MSB)註冊:遵守聯邦法律下的反洗錢(AML)和反恐融資(CTF)義務。

即便我們的許可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不相上下,甚至超越傳統金融機構,銀行仍然對與我們合作持謹慎態度。在過去18個月中,我們主動聯繫了120多家銀行,其中大約80%的銀行僅僅因為我們所處的行業而拒絕與我們展開任何實質性討論。對於願意繼續接洽的銀行,只有一半進行了盡職調查。

在歐洲,這一問題並不那麼普遍。那些希望與我們合作的國際銀行在海外願意接洽,但在美國卻堅決拒絕合作。諷刺的是,這些銀行與我們處理的是相同的公司,面對的是相同的風險檔案——但美國的監管和政治環境卻造成了在其他地方不存在的障礙。這種差異凸顯了不明確的監管框架和監管過度的寒蟬效應,這種效應積極地打壓美國的創新,迫使公司將未來的建設移向其他地區。

5. 金融中立性的風險

去銀行化不僅僅是一個後勤障礙——它是對支撐我們金融系統的公平、自由和信任原則的直接挑戰。這不僅僅是關於加密貨幣的問題;它關乎保護每個人對現代金融基礎設施的訪問權。

免責聲明:

  1. 本文轉載自【愛德華·伍德福德】,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愛德華·伍德福德]。若對本次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Gate Learn 團隊將文章翻譯成其他語言。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複製、分發或抄襲翻譯文章。

去銀行化:我的看法

進階12/31/2024, 7:22:10 AM
銀行業長期以來被視為中立的公共服務,但如今卻成為文化、政治和經濟衝突的戰場。我們必須思考一個問題:當金融訪問被武器化時,誰有權決定誰能參與現代經濟?

在最近的《喬·羅根經驗》節目中,馬克·安德森強調了一個影響金融領域的令人擔憂的趨勢:去銀行化。在監管機構和倡導團體的壓力下,金融機構越來越多地拒絕向個人、組織乃至整個行業提供銀行服務。我認為,有關去銀行化的一些關鍵點在討論中被忽略了,具體如下:

0. 概述

A. 統一對去銀行化的定義

去銀行化並非一種非黑即白的現象,而是針對特定行業限制金融訪問的普遍嘗試,而不是基於風險評估對行業中的每個參與者採取的具體方式。像 Zero Hash 和其他穩定幣及加密領域的一流參與者擁有強大的銀行合作伙伴,並不排除“去銀行化”現象的存在。特別是,我們在多個前20大銀行中都持有客戶和運營資金賬戶。

我聽到的反駁是,銀行有權基於風險評估決定服務對象。然而,這裡不同之處在於:

  • 針對整個行業的做法與美國貨幣監理署(OCC)發佈的指導意見直接矛盾(具體例子可見此處)。該指導明確指出,不允許對從事合法活動的企業進行廣泛的、分類性的歧視。
  •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試圖單方面預先決定銀行的風險狀況,而不是允許銀行自行建立風險評估。這種由監管機構為合法業務制定風險評估的行為,違背了 OCC 長期以來的指導方針,即受監管的銀行應根據自身的風險評估對所有客戶賬戶做出存款決策。這是一種極端形式的“暗示性監管”(這是我在最近一篇@edward_zerohash/potential-stablecoin-crypto-policy-changes-in-the-year-ahead-9f5e389219b4”>博客中提出的術語),這種方式通過暗示某些活動會引發嚴格審查,帶來巨大的合規負擔,從而有效地阻止了法律未禁止的某些活動。

B. 去銀行化是事實

  • 去銀行化的影響顯而易見,我們的銀行賬戶曾被要求在一天內關閉,包括一些我們自2017年以來合作的銀行合作伙伴。
  • 事情甚至荒唐到令人難以置信。我們曾被提名參加一個頒獎活動,活動的提名晚宴由一家銀行贊助,但在銀行的要求下,我被取消了邀請,理由是“為我的晚餐買單可能會被誤解”。
  • 我們經營的是一個跨司法轄區的業務。同一家銀行會為我們所有的非美國子公司提供銀行服務,但卻拒絕為我們的美國實體服務。相同的所有者,相同的風險狀況。
  • 在過去18個月中,我們主動聯繫了120多家銀行,其中約80%僅僅因為我們所處的行業,就拒絕就任何實質性討論展開對話(以詳細審查風險狀況)。

C. 為什麼這件事值得關注?

  • 這合理嗎?銀行服務對現代生活(以及任何業務)至關重要,隨意剝奪金融服務的行為引發了憲法和道德上的擔憂。
  • 更高的費用。競爭減少會扭曲市場。
  • 造成集中風險。能夠為某一行業提供服務的銀行減少,導致集中風險上升,從而對客戶群體帶來更大的風險。

安德森使用了“扼喉行動2.0”這一術語(最初由尼克·卡特提出),將其與奧巴馬時期有爭議的舉措相提並論,當時監管機構向銀行施壓,要求切斷與合法但在政治上不受歡迎行業的聯繫。如今,這一趨勢已經擴展,像加密貨幣這樣的行業並非因非法活動而被去銀行化,而是由於聲譽風險或政治壓力。

銀行業長期以來被視為中立的公共服務,但如今卻成為文化、政治和經濟衝突的戰場。我們必須思考一個問題:當金融訪問被武器化時,誰有權決定誰能參與現代經濟?

1. 去銀行化的公眾關注度上升

自安德森於11月26日發聲後,有關去銀行化的討論迅速升溫:

  • 11月29日:前PayPal總裁、Lightspark聯合創始人大衛·馬庫斯分享了一篇帖子,談到政治壓力如何扼殺了Libra(Meta的穩定幣項目)。埃隆·馬斯克對此回覆“哇”,Coinbase CEO布萊恩·阿姆斯特朗也轉發了馬庫斯的帖子並評論:“這很合理——政府又一次向銀行施壓了。”
  • 12月4日:國會議員French Hill在國會中提到了加密行業的去銀行化,承諾“阻止、扭轉並調查扼喉行動2.0。”
  • 12月6日:Silvergate前首席技術官克里斯·萊恩分享了自己在加密銀行領域遭受監管壓力的經歷,引起了大衛·薩克斯的關注,他轉發了萊恩的帖子並評論:“關於扼喉行動2.0對人們造成傷害的故事實在太多了,必須被調查。”
  • 12月6日:一場針對FDIC的訴訟中提交的法庭文件披露了該機構發送的信件,要求銀行暫停與加密相關的活動。Coinbase首席法務官保羅·格里沃爾表示:“這些信件表明,扼喉行動2.0不僅僅是一些關於加密貨幣的陰謀論。”
  • 12月10日:《紐約時報》的埃琳·格里菲斯和大衛·雅菲-貝拉尼發表文章,分析去銀行化如何迅速成為一種“政治武器”。
  • 12月19日:SEC委員赫斯特·皮爾斯投票反對批准公共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4億美元的預算,並在評論中提到其“試圖通過監管手段勸阻受監管實體為加密行業及其參與者提供服務或從事加密相關活動”。儘管皮爾斯反對,這項預算仍由包括SEC主席加里·根斯勒在內的其他三位委員批准通過。

2. 銀行業是一種權利嗎?

銀行服務由私營企業提供。然而,在一個幾乎所有交易都依賴金融基礎設施的經濟體中,這項服務實際上與公共事業無異。沒有銀行服務,參與現代生活——無論是支付賬單、領取工資還是獲得信貸——幾乎不可能實現。

在與羅根的對話中,安德森認為去銀行化可能違反憲法權利。如果銀行訪問對經濟參與至關重要,那麼隨意拒絕——或在不透明的政治壓力下拒絕——可能構成對基本權利的剝奪。儘管憲法中沒有明確規定銀行服務是一種權利,但法律先例已將金融活動與言論自由和正當程序等基本權利密切聯繫在一起。

這些爭論的基礎可以追溯到 Buckley v. Valeo(1976)Citizens United v.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2010)等案件。兩項裁決都強調,金錢作為一種表達媒介,受第一修正案保護。儘管這些案件的焦點是競選財務,它們確立了一個原則:使用財務資源的能力對參與公共討論至關重要。如果金融訪問被隨意剝奪,可能等同於壓制合法聲音。

第五修正案和第十四修正案中的正當程序保障提供了另一個視角:在 Goldberg v. Kelly(1970)中,最高法院裁定,政府不能在沒有正當程序的情況下終止與個人生計息息相關的福利。儘管銀行服務由私營機構提供,但其在現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使其類似於公共事業,這表明隨意拒絕可能違反正當程序的保護。

金融中立性的問題,特別是去銀行化的問題,甚至在今年已經受到檢驗。在 NRA v. Vullo(2024)案中,最高法院一致裁定,紐約金融服務局局長無權利用其權力向銀行和保險公司施壓,要求它們切斷與美國步槍協會(NRA)的聯繫。大法官索尼婭·索托馬約爾寫道,儘管監管機構可以表達意見,但他們不能脅迫金融機構基於政治倡導對合法實體進行歧視。

這些裁決表明,無論是由於直接的政府脅迫,還是間接的聲譽壓力,金融排斥都會引發重大憲法問題。正如安德森在《喬·羅根經驗》中所說:“可能在五年內,最高法院會追溯性地裁定這一切都是非法的。”

3. 合法的業務就是合法的業務

從本質上講,去銀行化提出了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一個實體在法律框架內運營,它是否應該擁有銀行服務的機會?答案似乎顯而易見——然而,去銀行化合法企業的趨勢卻暗示著相反的情況。

這應當是一個超越政治的聲明。美國貨幣監理局(OCC)已發佈指導意見(例如,此處所示),明確表示不允許對從事合法業務活動的企業進行廣泛的、基於類別的歧視。

將符合規定的企業排除在基本金融服務之外是一個危險的滑坡——它有可能將主觀偏見嵌入現代經濟基礎設施的核心。如果金融系統開始挑選支持哪些合法實體,它就不再是一箇中立的平臺,而變成了執行政治或文化議程的工具。

公平的金融訪問並非是強迫銀行承擔不必要的風險,而是確保金融系統保持包容性和中立性,給予所有合法企業運營的能力。如果沒有這種中立性,我們就有可能將銀行業務變成一個限制創新的門檻機制,從而破壞社會最關鍵系統之一的信任。

4. Zero Hash:監管過度干預的案例分析

在Zero Hash,我們親身經歷了這些挑戰。儘管我們遵循最高的合規標準——這些標準使我們贏得了包括Interactive Brokers、Stripe和Franklin Templeton在內的75家以上機構的信任——但我們在建立和維持銀行關係方面依然面臨著顯著的障礙。

我們的廣泛許可證明了我們對透明度和合規性的承諾。我們在全球200多個司法管轄區擁有運營許可,包括所有美國州和地區。我們在美國的許可包括:

  • 紐約Bitlicenses:這是虛擬貨幣業務最嚴格的監管框架之一。
  • 資金傳輸許可證(MTLs):使我們能夠在所有52個美國司法管轄區(50個美國州及哥倫比亞特區和波多黎各)運營,並確保符合州級的貨幣服務業務要求。
  • FinCen作為貨幣服務業務(MSB)註冊:遵守聯邦法律下的反洗錢(AML)和反恐融資(CTF)義務。

即便我們的許可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不相上下,甚至超越傳統金融機構,銀行仍然對與我們合作持謹慎態度。在過去18個月中,我們主動聯繫了120多家銀行,其中大約80%的銀行僅僅因為我們所處的行業而拒絕與我們展開任何實質性討論。對於願意繼續接洽的銀行,只有一半進行了盡職調查。

在歐洲,這一問題並不那麼普遍。那些希望與我們合作的國際銀行在海外願意接洽,但在美國卻堅決拒絕合作。諷刺的是,這些銀行與我們處理的是相同的公司,面對的是相同的風險檔案——但美國的監管和政治環境卻造成了在其他地方不存在的障礙。這種差異凸顯了不明確的監管框架和監管過度的寒蟬效應,這種效應積極地打壓美國的創新,迫使公司將未來的建設移向其他地區。

5. 金融中立性的風險

去銀行化不僅僅是一個後勤障礙——它是對支撐我們金融系統的公平、自由和信任原則的直接挑戰。這不僅僅是關於加密貨幣的問題;它關乎保護每個人對現代金融基礎設施的訪問權。

免責聲明:

  1. 本文轉載自【愛德華·伍德福德】,所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愛德華·伍德福德]。若對本次轉載有異議,請聯繫 Gate Learn 團隊,他們會及時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Gate Learn 團隊將文章翻譯成其他語言。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禁止複製、分發或抄襲翻譯文章。
即刻開始交易
註冊並交易即可獲得
$100
和價值
$5500
理財體驗金獎勵!
It seems that you are attempting to access our services from a Restricted Location where Gate is unable to provide services. We apologize for any inconvenience this may cause. Currently,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anada, Cambodia, Thailand, Cuba, Iran, North Korea and so on. For mor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estricted Locations, please refer to the User Agreement. Should you have any other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our Customer Support Team.